2019.02.26

日本桃花盛開女兒節

 

文/楊永良

三月(彌生月)

在日本,三月又稱爲彌生(Yayoi)月。彌生的「彌」,意爲「越來越…」,所以「彌生」就帶有「三月裡植物日漸成長茂盛」的涵義。另外,三月也有「夢見月」的稱呼,或許是祈求在三月,未來的夢想就能夠實現吧。

日本三月的節日有3月3日女兒節、3月14日的白色情人節、3月21日左右的「春分」及「彼岸」(掃墓日)。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女兒節。

在臺灣,4月4日是兒童節,兒童節並沒有分男女。然而在日本,3月3日是女兒節,5月5日則是男孩節(現在雖然稱爲「小孩節」(こどもの日),但仍是以男孩爲主)。

有些於三月出生的日本女性

會將名字取作「彌生」,

例如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。

女兒節(3月3日)

女兒節(ひな祭り),簡單説來,就是在當天,家裡裝飾著「雛人形」(人偶娃娃),來祝福女孩子健康成長,以及祈求將來能締結良緣的節日。

女兒節也稱為「桃樹節」(或「桃花節」,桃の節句)及「上巳節」。在江戶時代,幕府參考中國的節日,在季節變化之際,制定了「五節供」,亦即1月7日的七草節供(人日)、3月3日的桃樹節供(上巳)、5月5日的菖蒲節供(端午)、7月7日的七夕祭、9月9日的菊節供(重陽)。

桃樹,圖片取自Wikipedia:
https://zh-yue.wikipedia.org/wiki/%E6%A1%83%E6%A8%B9

在中國,上巳也是凶日,被認為容易感染疾病。這習俗輾轉傳到日本後,平安時代開始流傳著使用人偶娃娃來轉移自身的厄運,並將之投入河川內。現在日本仍有些地區會將紙張人偶娃娃放到河水或海水中流放。

放流雛人形,圖片取自山陰山陽觀光資訊網站:

https://www.into-you.jp/zh/events/3503/

「流水紙人偶」的習俗在平安時代(794~1185)時傳到日本,那時候小女孩的人偶遊戲稱爲「雛遊戲」,這兩個名稱結合,就演變成爲「雛人形」(人偶娃娃)。而這人偶娃娃也做得越來越講究,因此就不再流放到水中,而是將之擺設在家中觀賞。目前這種一階一階的裝飾,是在江戶時代完成的。

「雛人形」的擺設方式

「雛人形」從二月中旬開始擺設。必須注意的是,「雛人形」在3月3日的隔天就要收拾好,如果慢了的話,日本的習俗認為女兒的良緣就會隨之遠去,婚期亦將遲遲不來。有人認爲這是要培養小孩整理物品的習慣而產生的習俗。收拾「雛人形」時,要以軟刷子刷掉灰塵,小東西則以和紙一個一個包好放進箱子裏收藏。

「雛人形」的擺飾方法,基本上,内裏人偶(内裏是天皇的居所,所以内裏人偶就是代表天皇與皇后)的男性和女性的娃娃以相對稱的方式來擺設。從面對擺設的紅布臺階來看,右邊是女性、左邊是男性。其實一直到江戶時代爲止,日本的「雛人形」的擺設方式是男性在右邊,女性在左邊。這是因爲武士的刀子插在左邊,如果女性站在刀子那邊會有危險,所以讓女性人偶擺設在男性人偶的右邊。

「後來日本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,亦即男女並排時,男性站在右邊,因此成爲現在的擺設方式。然而在傳統武士的家庭,即使到現在,仍然遵照從前的擺設方式。

「雛人形」的擺設方式,圖片取自Wikipedia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9B%9B%E7%A5%AD

以「七段飾」的擺飾方式來説,最上層的就是擺設内裏人偶以及桃花酒(或白酒)、緋紅氈、金屏風與燈臺。上面第二段則是三宮女,第三段是五人樂衆,第四段是左大臣、右大臣,還有膳食,第五段是持威儀傘者,第六段是鏡臺等家具、第七段是轎子、馬車等。雛人偶的擺設方式當中,最重要的就是,擺設的層數要採用代表吉祥的奇數。

女孩出生後第一次迎接女兒節,通常都會盛大舉行,例如邀請祖父母等親戚來參加。之後的女兒節,則僅由住在一起的家人來過節。

女兒節當天除了擺設「雛人形」人偶外,還要準備具春天色彩的散壽司,以及「菱餅」、「米菓」、「蛤湯」、「白酒」來慶祝。由於「蛤」殼與其他的殼絕對無法吻合,所以象徵女性的貞潔。另外,由三層菱形餅構成的「菱餅」以及雛米菓的顔色也都具有意義,例如粉紅代表桃花、春天,綠色代表艾草、夏天,黃色代表楓葉、秋天,白色代表雪、冬天。

(左圖)散壽司與蛤湯,圖片取自Wikipedia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9B%9B%E7%A5%AD

(右圖)菱餅,圖片取自Wikipedia:https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F%B1%E9%A4%85

至於女兒節的另稱「桃樹節」或「桃花節」,其由來是在中國,桃樹是驅邪的象徵,所以女兒節擺飾的桃花或桃花酒(桃花瓣放入酒中,現在往往以白酒代替)都有驅除邪氣的含義。

白酒,圖片取自日本清酒和燒酒製造商協會:

http://www.japansake.or.jp/sake/english/howto/appeal.html

黑澤明電影《夢》中的女兒節

黑澤明導演的晚年電影《夢》是較難懂的作品,其中第二個夢就是描述一個女孩在過女兒節時,她弟弟看到一個不曾看過的女孩,但是大家都看不到那女孩。弟弟跟隨那女孩走到後面山坡時,突然出現類似女兒節「七段飾」的平安時代人物,他們責備男孩家將所有的桃樹都砍掉了,說:「既然沒有了桃樹,怎麽能稱為桃樹節?」最後,男孩子説他也很難過。這些平安時代人物就説,既然你這麽難過,那我們就爲你跳一支舞。片尾的舞蹈及音樂,就是在中國已經失傳的雅樂。話説,日本雅樂源自中國,後來加進日本傳統的音樂、舞蹈,而成爲今日的日本雅樂。日本雅樂於2007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無形文化遺產。

在黑澤明的眼中,女兒節已經和桃樹林、大自然、文化傳統融爲一體了。日本3月3日的女兒節和日本的很多節日一樣,都具有悠久的歷史。雖然時代變遷加劇,但大部分的民衆仍然忠實地、歡樂地保持這個傳統。


《夢》英文版電影海報,圖片取自Wikipedia: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4%A2_(1990%E5%B9%B4%E9%9B%BB%E5%BD%

日本三月的其他節日

白色情人節(3月14日)

白色情人節,是收到巧克力的男性,必須回送女性的一天。這是人情義理觀念根深蒂固的日本人的一種「回禮」,可謂日本人特有的習俗。回禮的物品,主要以糖果、蛋糕等甜食為大宗。

作為白色情人節「回禮」的蛋糕,圖片取自Wikipedia:

https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%E3%83%9B%E3%83%AF%E3

%82%A4%E3%83%88%E3%83%87%E3%83%BC

 

春分(3月21日左右,太陽位於黃經0度,國定假日)

春分這一天,晝夜長度相等。從這天開始,白天漸長,春天將正式來臨。日本政府於1948年將春分訂為國定假日。其理由是:「頌讚自然、關愛生物」(日本「節日法」第2條)。

彼岸(掃墓日)

彼岸日在春天和秋天各有一次,總共兩次。春分和秋分當天(稱為「中日」),再加上前後各三天總共七天,稱為彼岸。

進入彼岸的前一天,就要清潔家中的佛壇,換上鮮花與鮮水,供上祖先喜歡的糕餅。春天的彼岸大抵是供「牡丹餅」,秋天則是供「荻餅」。至於掃墓,最好是在彼岸的「中日」去,不過最近則不拘泥於「中日」。掃墓時,先將墓碑附近打掃乾淨,然後獻上鮮花與線香,然後在墓碑上澆上水,最後合掌鞠躬。

 


荻餅(牡丹餅),以熟糯米或粳米(蓬萊米),搭配紅豆泥製作而成。稱呼依季節時分或日本各地說法而有所不同,圖片取自Wikipedia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90%A9%E9%A4%85

作者:楊永良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中心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