願景沿革

願景沿革
面對新世紀資訊、科技、與全球化之挑戰,本中心秉承「知新致遠,崇實篤行」校訓,以「全人教育、科技創新、學術卓越」為願景,致力達成「以前瞻多元之全人教育,培育新世代精英領袖」、「以整合跨越之知識能量,探索人類文明的新知」、「以突破創新之科技研發,解決人類面臨的挑戰」之目標,規劃通識課程,期許與世界頂尖大學同步。

交大於民國四十七年(一九五八)六月一日,成立電子研究所,正式在新竹復校。民國五十三年六月,教育部同意交大增設電子物理學系及電子工程學系,並參加大學聯招,這是交大大學部教育之開始。至民國九十六學年,校內共設有八個學院二十個學系,大學部學生五千餘人。
為實施通識教育,本校在教務處成立共同科,由教務長兼共同科主任,統籌規劃並開授相關課程。共同學科包含國文(6學分)、英語(6學分)、歷史(4學分)、國父思想(4學分)四類課程,並各自成立教學組。民國七十四年學年,遵照教育部之規定,於共同科再增加通識教育課程,並增設通識課程教學組,負責規劃與開授交大通識教育課程,六至八學分。

民國八十五學年,為順應大學自治之潮流,本校率先調整並實施新的通識教育課程結構,將共同學科原有之國文(6學分)、歷史(4學分)、國父思想(4學分)、通識課程(8學分)各類原訂之必修學分與科目,合併為22學分之通識教育課程。民國八十七年八月,在教務處下分別成立通識教育中心和語言教學與研究中心,進一步分工相應的課程。全校通識教育課程由通識教育中心負責規劃,同時重新訂定通識教育課程選修辦法。新的通識教育課程選修辦法(不包含外國語文課程)分人文藝術、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三大領域課程,並依照交大各院系之特色,訂定人文社會學院與客家文化學院(93學年增設)、其它學院(包括理學院、工學院、
管理學院、電機學院、資訊學院、生物科學院)兩種修課規定。這項新規劃的課程結構,並逐漸成為全國各大學院校實施通識教育課程的新模式。

民國九十三年八月,本校成立通識教育委員會為院級單位,通識教育中心改隸屬通識教育委員會,共同推動通識教育改革。至民國九十六年,更新通識課程架構,實施當代世界與五向度三階段通識課程之架構,增進大學生全人教育及終身學習能力。

民國一百零六年,通識教育中心院級組織改造,原通識教育委員會擴充為共同教育委員會,通識中心為共同教育委員會下唯一學術單位。同年,經共同教育委員會之課程改革,106學年改行新制通識課程,全校通識課程劃分為核心、跨院、校基本三大類。此新架構下,通識中心負責規劃並開授核心通識課程。
目前通識教育中心聘有十二位專任教師,兩位行政人員。空間資源包含圖書室、多媒體教室、翻轉教室、多間研討室及實驗室,提供多元教學,確保優質教育環境。



通識教育中心歷任主任
  姓名 任職期間
1 詹海雲 88年2月1日-90年7月31日
2 楊永良 90年8月1日-94年7月31日
3 蔡熊山 94年8月1日-98年7月31日
4 黃美鈴 98年8月1日-102年7月31日
5 黃漢昌 102年8月1日-104年1月31日
6 陳明璋 104年2月1日-105年7月31日
7 陳仁姮 105年8月1日-108年7月31日
8 張維安 108年8月1日-110年7月31日
9 陳永昇 110年8月1日-111年1月31日
10 陳一平 111年2月1日-112年1月31日
11 胡正光 112年2月1日-迄今